?在全球范圍內,能源轉型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而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印尼在能源領域的發展備受矚目。隨著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和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印尼正積極探索并實施各種能源轉型計劃,為投資者提供了獨特的機遇。
能源轉型布局
印尼礦產資源豐富,長期以來靠出口原礦產品盈利。與此同時,該國擁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潛能,包括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然而,印尼近年來礦產出口格局變動,引發了全球能源市場的高度關注。
2014 年,印尼首次對鋁土礦出口實施限制,后于 2017 年取消。2020~2023 年,印尼又先后禁止了未加工的鎳礦、煤炭以及鋁礦出口。一方面,印尼希望擺脫原材料出口,轉而專注于發展下游產業;另一方面,印尼計劃在 2060 年前實現凈零排放,通過實現能源多樣化從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自 2007 年印尼頒布《國家能源法》以來,印尼政府便一直尋求機會以擴大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可再生能源納入國家能源計劃。根據印尼國家能源政策,2025 年該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從 2021 年的 14% 提高至 23%,到 2050 年提高至 31%。
然而,印尼國家能源委員會 2023 年的數據顯示,印尼目前的能源結構仍以煤炭(40.46%)、石油(30.18%)、天然氣(16.28%)為主,清潔能源占比只有 13.09%。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仍然較低。
為實現能源轉型,減少電力行業的碳排放,2023 年 9 月,印尼頒布了新條例,宣布不再新建燃煤電廠,并要求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加速關停持有的燃煤電廠。CNBC 印尼頻道報道稱,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己取消了一項容量為 13 吉瓦(GW)的燃煤電廠建設計劃。根據新修訂的《2021—2030 年電力供應規劃》(RUPTL),印尼發電量至 2040 年至少為 80 吉瓦(GW),其中 75% 來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25% 來自燃氣發電。
此外,印尼政府計劃制定5項具體舉措加快能源轉型:一是建設大量新的輸電線路,輸送可再生能源電力,以及建設國家級的“綠色賦能超級電網”,讓原本分散的電力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二是將新增更多可再生能源發電廠,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三是穩步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四是吸引越來越多的電池行業企業在印尼投資布局;五是發展綠色氫和綠色氨,將綠色氫作為加快能源轉型的重點。
夢想照進現實
鎳是制造不銹鋼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主要成分,自 2020 年印尼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鎳礦石后,短短的 3 年時間里,印尼與韓國 LG、富士康、現代、五菱等全球制造商簽署了 10 多項電池材料和電動汽車生產協議。2022 年,印尼總統佐科表示,希望美國特斯拉能夠赴印尼投資,進一步提升印尼在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地位。2023 年,佐科接見了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比亞迪要落地印尼的意愿越來越強烈。與此同時,鎳企業開始赴印尼上市,數量在 2023 年創下紀錄。
得益于較早的布局,中資在印尼鎳資源產業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參考消息》報道稱,以青山控股集團、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企業已在印尼擁有較為成熟的工業園區。它們不僅憑此在全世界不銹鋼市場中占據可觀份額,而且進駐園區的華友鈷業、格林美等中企還將世界領先的濕法冶煉技術應用于工業生產,已經能夠有效提煉出低品礦中的鎳、鈷、錳,進而加工成為三元電池前驅體材料。
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種類中三元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鎳越發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資源。除了已在印尼投運多年的歐洲礦企與化工企業拓展動力電池原料板塊的業務之外,動力電池領域頭部企業也紛紛在印尼開展新投資項目。
印尼在清潔能源開發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2023 年,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和阿聯酋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合資開發的芝拉塔漂浮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佐科在儀式上表示,印尼擁有大型新能源發電項目的夢想終于實現,這是東南亞最大的漂浮光伏項目。
2024年3 月,中國國家能源集團中標100兆瓦(MW)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作為印尼電力領域投資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中國國家能源集團從傳統的煤炭投資拓展到可再生能源投資,不僅拓寬了自身的海外投資業務,更打開了中資企業在印尼中標集中式光伏項目的大門。
機遇與挑戰并存
雖然前景光明,但對于赴印尼投資的企業來說仍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是來自國際同行的競爭,例如印尼最大的外資來源國新加坡的企業。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顧鑫涔分析稱,自印尼和新加坡兩國去年簽署可再生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后,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企業加大了印尼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與合作,其中新加坡星生集團計劃在印尼建設全球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電站,峰值容量 2.2 吉瓦(GW),將通過 400Kv 海底輸電網向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出口 300 兆瓦(MW)電力。
印尼目前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以水電、生物質及其他為主,風電和光伏的占比微乎其微。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就曾指出,“風光”資源不會自動轉化為投資和項目,需要政策激勵和推動,但目前印尼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招標幾乎沒有透明度,盡管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制定的電力供應商業計劃(RUPTL)包括了可再生能源部分,但是由于并沒有實施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明確時間表,投資者也未得到相應的政策指導,并不知道如何在印尼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
此外,融資問題也較為突出。中國媒體《經濟日報》在《印尼加速綠色能源轉型》一文中曾提到,2022 年,印尼發布了全球最大的能源轉型融資計劃,在未來 3~5 年內,通過國際融資機制“公正能源轉型伙伴關系”籌集 200 億美元資金,用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支持燃煤電廠提前“退役”。由美國和日本領導的國際伙伴聯盟承諾幫助印尼在 2050 年前擺脫依賴煤炭發電的現狀并實現碳中和目標,但至今仍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而私營資本對支持印尼燃煤電廣提前“退役”更是缺乏興趣。
擺在國際投資者面前的是印尼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潛力,但也有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下,印尼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需求正呈現不可阻擋的上升趨勢,亟待揚帆出海的投資者前去一探究竟。
來源:《中國東盟商界》雜志
文:黃利霞
審定:林 涵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傳傳媒有限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