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伊始,美國以扭轉與全球多國的貿易逆差,重振本土制造業為由,對多國發起了關稅貿易戰。在特朗普的一再加碼下,4月16日,白宮宣布美對華關稅加征至245%。中方則在11日宣布對美所有商品加征125%關稅,并表示如美方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4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對周邊東南亞國家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的訪問行程,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以及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次訪問引發了國際輿論強烈關注。在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導致中美硬脫鉤風險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中國元首的一場東南亞之行為何注定牽動世界目光?答案藏在區域合作、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國外交布局等的多重維度中。
關稅風暴:沖擊與應對,命運共同體如何破題
美國對貿易伙伴拋出“對等關稅”政策,再次把全球拉回“脫鉤與遏制”的敘事之中,東南亞也成為重災區(如對柬埔寨、越南分別征收49%、46%的關稅)。而東南亞國家這些中國周邊經濟體的回應,大多同意與美國開啟關稅談判,或是承諾不進行報復。

第一財經報道,外界認為在東南亞國家中,“對等關稅”對越南的影響最深。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客座研究員阮克江表示,“關稅動搖了投資者信心,破壞了美越戰略信任”,關稅還可能對越南經濟造成連鎖反應,如制造業產值下降、失業率上升和外國投資者情緒降溫,甚至會對地緣政治產生影響。
顯然,這些外部沖擊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凸顯了地區國家攜手應對,增強命運共同體韌性的緊迫性。
我們看到,在美國加征關稅事件導致中美關系進入直接對抗狀態的背景下,中國于4月8-9日召開了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周邊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強調要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周邊工作新局面。
于是,中國如何處理好與周邊經濟體的關系,甚至達成新的應對美國關稅戰的合作模式,如何開發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潛力便更具特殊而深遠的意義。
實際上,周邊鄰國始終是中國外交優先方向。
早在2013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就提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10多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一道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不斷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果,為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注入不竭動力。

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堅實基礎,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紐帶
特朗普關稅風暴之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只有減少對美國這個外部市場的依賴,東亞地區國家才能增強自主性。
過去和現在,在不確定性驟增的世界格局中,穩定、可預期的經濟合作機制都是區域國家的共同訴求。而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建立的經貿關系,正是這種訴求的集中體現。
中國連續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貿易伙伴地位,越南則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中越雙邊貿易額突破2600億美元。榴蓮、椰子等越來越多越南優質農產品走進中國千家萬戶,而中國出口的原材料和機械設備可以有力支持越南制造業發展。
中國與馬來西亞的經貿往來同樣密切。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國,馬來西亞穩居中國在東盟中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雙邊貿易額約2120.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創歷史新高。
2025年,馬來西亞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主席黃振威表示,這將是塑造地區敘事、深化東盟—中國合作的重要契機。中方也多次強調支持馬來西亞擔任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支持東盟中心地位和戰略自主。

同樣,中國和柬埔寨的經貿合作也持續深化。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持續多年穩居柬埔寨最大外國投資來源國和第一大貿易伙伴。過去10年雙邊貿易額增長近4倍。得益于中柬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施,柬埔寨的大米、香蕉、龍眼和巴沙魚等特色產品也在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
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引領下,中柬雙方不斷充實涵蓋政治、產能、農業、能源、安全和人文六大領域的“鉆石六邊”合作架構,制定“工業發展走廊”和“魚米走廊”合作規劃,助力兩國各自現代化進程,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一路走來,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的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已然成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經濟基石。
元首外交:新機遇與新動力,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引領
將重視周邊外交工作落到實處,習近平于4月14日至18日開啟了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的訪問。
為何是這三個國家?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新聞網報道,今年適逢中越建交75周年,兩國關系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作為社會主義友好鄰邦,志同道合、命運與共成為兩黨兩國關系最鮮明特征。
中國和馬來西亞友誼源遠流長,兩國關系發展一直走在地區國家前列,馬來西亞是東盟成立后率先同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此次東南亞之行,習近平將時隔12年再次到訪這個友好國度。
柬埔寨是習近平此次東南亞之行的收官站,這也將是習近平時隔9年再次踏上柬埔寨這片美麗的土地。回溯過往,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舟楫往來中,中柬友好跨越千年,“柬鐵”一詞也成為中國民眾對柬埔寨的特別稱呼。

這些雙邊互動是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在國家層面的精準落實,通過高層引領,將命運共同體理念細化為具體合作方向與項目,讓周邊國家切實感受到攜手發展的機遇與成果,為中國和東盟國家關系發展與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樹立了典范。
國際目光:讀懂中國領導人出訪周邊的信號
中國領導人此次出訪,引發外媒與社會各界一系列的觀察說明:此次訪問不僅是雙邊合作事件,而是被視為中國對全球局勢主動設定議題、重組外交邏輯的重要信號。
“中國領導人在東南亞發起魅力攻勢。”《紐約時報》13日稱,中國正加強與周邊國家,特別是與東南亞鄰國的關系。報道稱,目前中國是東南亞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該地區將中國視為可靠的全球合作伙伴,這與特朗普領導下的難以預測的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3日引述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陸兆福的話稱,習主席對馬來西亞等三國的訪問意義重大,“特別是在過去兩周發生的一些國際事件后,這次訪問顯得尤為關鍵”。他說:“不僅是馬來西亞,世界都關注這次訪問。” 陸兆福強調,如今世界負面消息太多,此時中國發揮領導作用至關重要。他稱,馬中之間共享“亞洲價值觀”,重視信任與長期合作,而非短視的零和思維,“作為好鄰居,合作會得到更多。在當前環境下,我們更需要為世界帶來合作的積極氛圍,這至關重要”。

《日經亞洲評論》稱,中國領導人此次訪問東南亞三國是一個重要信號。當世界對美國的可靠性表示懷疑之際,中國正成為各國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一個反對保護主義的國家,是東南亞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在4月14日的一場領袖對話中指出,美國只關心自己是否得利,并不在意其他國家是否也能從中受益。
一個只關注自己是否得利,另一個追求的是“雙贏”“多贏”,誰將更得人心,答案已然在各國心中。
文:鐘霜霞
來源:東博智庫
編輯:陳煜煒
審定:林涵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傳傳媒有限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