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秋兩季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有著“中國第一展”的稱號,是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自1957年首屆在中國廣州舉辦以來,廣交會便吸引了包括東盟在內數百個國家外商的關注,成為了他們了解中國外貿市場,把握世界經貿動向的“風向標”。

從東盟來到廣交會的他們
從首屆到2024年5月5日落下帷幕的第135屆,廣交會走過了67個春秋從未間斷,一批又一批的海外采購商來此踴躍洽談、積極采購,這其中,不乏許多東盟國家參展商的身影。
在這些來自東盟的參展商中,既有“老廣交”,也有“新廣交”,但當問及為何選擇來參加廣交會時,大多數人的回答卻是相似的——開拓市場。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在第133屆廣交會馬來西亞推介會上曾表示,希望我國出口商能夠在廣交會上展示馬來西亞優勢,讓中國及周邊國家地區的企業更了解馬來西亞,繼而讓馬來西亞成為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據點。
據泰媒Cantonfairholiday報道,對于泰國商人來說,廣交會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展會,也是泰國中小企業不容錯過的展覽。據悉,許多泰國企業家已經多次參加廣交會,而每次前來都在尋找不同的商品。
在第134屆廣交會上,短短3天時間里,泰國五金生產企業鎖力國際(泰國)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塔雅拉的客戶聯系本里就已增加了近200位境外采購商的名片,許多都有進一步合作的意愿。“這就是我們近十年來從未缺席廣交會的原因。”塔雅拉表示,廣交會為外國企業和商品提供了一個向全球采購商展示的平臺。

另外,位處中國廣州的廣交會,也為東盟客商與中國多方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和便利。印尼長友集團董事長黃一君表示,他本人已經連續25年參加廣交會,通過廣交會,不僅能采購到優質的中國商品,還結識了很多可靠的供應商,并與其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東盟參展商積極開拓新市場的背后,與全球外貿環境變化息息相關。據路透社報道,安徽國豐木塑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賈森·格林(Jason Green)說:“我看到越來越多來自南美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買家,歐洲和美國等傳統市場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這些國家的許多買家越來越多地通過互聯網購買。”
為東盟提供更多商機
面對有備而來的東盟參展商,有著貿易平臺優勢資源的廣交會為東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之路提供了諸多商機。而依托廣交會平臺,許多東盟客商不但采購到了優質優價的產品,還打通了本國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道,在第135屆廣交會馬來西亞館開館儀式上,馬來西亞前對華特使陳國偉就提道,“在廣交會上還特別搭建了馬來西亞館,用意是向中國及全球的客戶,展示馬來西亞豐富的產品和服務。”
在第135屆廣交會舉辦期間,廣州市還曾配套廣交會組織舉辦“走市場拓商機——外國駐穗商務機構走進特色市場交流活動”,邀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駐穗商務機構及企業現場參觀考察廣州專業市場,助力東盟商戶拓展市場商機。
走進廣交會展館,會發現大多數參展的東盟企業以傳統制造業為主。據《越南經濟新聞》報道,越南企業作為廣交會的常客,其參展商在廣交會上展出的商品多以機器設備、摩托車零配件、家具用品等為主。總體來說,其他東盟參展商也是類似的情況,且中小微企業比較多,高精尖的產品依然較少。
但東盟國家企業憑借著傳統制造業的優勢,在諾大的廣交會里也吸引了眾多客商和觀眾的注意。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還在起步階段,消費市場卻正走“上坡路”,對日常用品的需求量很大,加上東盟許多品牌在創新和品質方面都有了很大升級,其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而隨著不斷深入中國市場,東盟客商也不斷與中國合作,讓自身產品得到創新升級。據印尼《千島日報》報道,盡管中國廚房用品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但印尼公司仍決心在中國擴大市場份額。來自印尼知名工具公司Krisbow的經理Vincent Mintarja Rijadi表示,中國制造業正轉向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與中國的合作將幫助他們推動產品升級。
看形勢,迎機遇
全球采購商云集的廣交會,可以說是貿易行業的“風向標”。東盟客商通過廣交會“窗口”功能,洞察外貿行業的最新動態,并借助廣交會平臺來驗證他們新的產品、技術,是否符合客戶的需求。
帶著新產品來參加廣交會的越南參展商托尼說:“這個產品里面用竹子,外面用鴨蛋殼來制作。因此,物品在表面和外觀上都有非常特殊的感覺。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類別,不同的產品使用不同的材料,客戶能有更多的選擇。”
而隨著展館內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等持續展現,東盟參展企業也不斷謀求新的發展。如面對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置的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示區,多次參加廣交會的印尼零售業巨頭長友集團采購總監朱志偉表示:“近年來印尼的電商發展起來,本屆廣交會上我們在采購需求上也發生了更新,更多地關注新穎的產品和跨境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參展商還可以通過廣交會平臺共享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帶來的政策優勢,讓紅利不斷疊加。
“我們生產的電動工具銷往越南等東盟國家,RCEP生效對出口有利。”參展第131屆廣交會的江蘇南通仟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展會負責人稱,與先前從江蘇至越南峴港的全程水運相比,如今通過中歐班列(海安—東盟)完成貨物運輸,可節省約5天時間,運行時效大大提高。
雖然當下外貿環境不斷變化,但東盟客商從未停止開拓新市場、布局新領域的腳步。廣交會,為東盟客商將商機變現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綜合自星洲網、《千島日報》、路透社、《越南經濟新聞》、新華社等

來源:《中國東盟商界》雜志
文:唐 琪
審定:林 涵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傳傳媒有限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所有